第(1/3)页 冯老爷子的信从杭州府来了之后,又过了几日,许玥拜别万般不舍的许地主和其他家人,返回了杭州。 这一年日子过得极快。 不外乎苦读、写文章,听琴、打棋谱、吹箫、调香、练字等等。 关于吹箫,许玥从一位大家处得了个好法子: ——置一瓶黄豆在一旁,内约五六百粒,每吹奏箫曲一次,便取出一粒放入另一个瓷罐中。 这一瓶黄豆取完,便代表箫曲成了。 冯老爷子促狭,每次她学完一曲箫,就让人把黄豆泡了,或做成豆花、豆腐,或制了豆浆,给许玥吃下。 让人哭笑不得。 此外,无论寒暑,一日一个时辰的练武从不曾间断。 虽然所修习的内炼术迟迟不能突破第二层,但也够她成为武师心目中百年一遇的“武学奇才”。 冯老爷子时常去拜访友人,十次有八次会带上许玥,让她在一旁侍奉恭谨的听着就好,没人问就不要说话。 许玥从不违逆。 即便如此,有些人的光彩是无法遮掩的。 有老友和冯老爷子交谈的时候,曾经望着一旁如玉像一般的少年感慨: “人如其名,明月辉光可横照万里,萤火岂能相较,这一辈人可难受了。” 想了想,又摇了摇头笑道: “倒也不尽然,可有明月能追赶照耀,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纵观史书之中,有那些出众绝世的人物所属的时代,引起了多少后世人的倾羡,恨不得回到那时为这些精彩人物鞍前马后。 此类话不在少数。 又因冯老爷子的友人大多也有地位,说话的分量也重。 一传出去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好奇。 许玥深居简出,知己好友只有一二,寻常人也无从接触,自然有人不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