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余府安顿下来了之后,许玥终于体会到了师公到底有多“忙”了,一连几日,都没见过他回府。 据说是三年一次的官员“大计”到了。 《周礼·天官》有言: “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简单来说,就是每年年末,有一次年终考核,能者表彰,下者惩处。 而三年一次的全面考核,称为“大计”,会对全国的官员从各方面综合进行评价,有优、良、平、劣之分。 得了优、良的有机会升官。 平,顾名思义平平无奇,一般在原地不动或者平调。 劣等评价对于官员就是大麻烦了,至少也要被贬一级。 由此,天下人都知道,吏部的权力有多大了,可以说是掌握了官员的命脉,正逢大计之时,余侍郎忙的恨不得住在衙门里。 地方上的官也少不了派人入京联系关系,给自己打点一番。 礼多人不怪嘛。 余府每日门前车水马龙,偏偏没发出什么声音,千方百计的想要进门拜见余老夫人。 一个个在地方上威风八面的人,此时均是低声下气的求门房,包的红封鼓鼓囊囊。 不是金,就是银。 许玥也没逃过——她被余老夫人拉去帮忙整理收的礼物。 “……这官场上的事啊,学问不少,比如这收礼,就是一门讲究的事儿,首先,同朝为官,要和光同尘,不能和戏文里面似的大喇喇的拒了人家。” “什么人能收,什么人不能收。” “收了的,有些也要在这一年三节两寿时,备一份差不多的送回去。” 黄花梨木的椅子上,余老夫人手握着兔毫笔,沾了一点墨,在账本上详细记下某年某月收了何人的礼。 流水一样的下人捧着礼单上来,见了特别贵重的,还要让人把东西拿过来亲眼见过。 这般忙了,还不耽误她对许玥的指点。 许玥在一旁打下手,研墨,铺纸、分门别类的整理账本,做的活计不重,她做的却十分认真,没有一丝懈怠。 她不是不知好歹的人。 分明是人人都能做的事情,为何偏偏要让她这个徒孙来,分明是余老夫人有意让她学一些什么。 过了不知多久。 余老夫人看着手中的礼单,笑了起来,伸手招呼许玥近前来看: “看看,这一份礼,你看出了什么?” 只见上面的礼格外的“贵重”,别的不说,三尺高的珊瑚,还特别标注了正红,这可是稀世之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