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事实的真相往往深藏不露,绝非人们表面所见那般简单。 曹少麟的每一步棋,都是他的精心策划。 曹少麟深知,无论是在官场之中,还是军队之中。 晋升过于迅速,犹如飞蛾扑火。 极易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嫉妒。 因此,他选择了在曹昆和吴佩浮这两位大树的庇护下稳步前行。 让他们吸引大部分的关注与火力,自己则暗中积蓄力量。 师长之位虽显赫。 但随之而来的压力和挑战,也如眼中钉、肉中刺般难以忍受。 尤其在直军内部,派系林立,错综复杂,远非只有曹昆和吴佩浮两个人,一个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更不用说,直皖大战落幕,直,奉两军同盟已然形同虚设。 直,奉双方的矛盾逐渐显现。 在这危机重重之下,曹少麟自不愿成为马前卒。 最好还是苟住发育。 再者,混成旅与师的编制界限本就相对模糊。 师级部队理论上应有2万至6万人,下辖至少三个混成旅。 然而现实中。 诸如其父曹英麾下的师级部队。 三个混成旅加起来,也不过4万多人。 混成旅的规模,则在一到两万人之间浮动。 这就为曹少麟提供了可乘之机。 他可以巧妙地将混成旅悄然扩充至师级规模。 即使日后被曹昆察觉。 身为曹昆直属亲信的他,也无需过多担忧。 曹昆既是上司,亦是他三叔。 且家族后代之中,具有军事天赋的,也就他曹少麟一人。 此外,曹少麟主动请缨调往宝泉金矿镇守,其中亦有深意。 他从杨城的方平口中探知。 宝泉老金矿竟又发现了一条新的矿脉。 如今,他最急需的就是军工值。 面对唾手可得的金矿资源,自然不愿错过。 而曹昆见曹少麟并未提出过分要求,反而显得颇为谦逊低调,心中对曹少麟甚是满意。 决心培养曹少麟,让其接任自己的权力。 对于曹少麟坚持以第六团为基础组建新军,且不愿接手老兵的行为。 曹昆虽然有些意外,但也理解并尊重他的选择。 为了支持曹少麟的新军建设。 曹昆慷慨解囊,一次性拨给他100万大洋作为军费。 这是对他在东路线战役上卓越表现的一种奖赏。 也是对曹少麟未来事业的支持与期待。 这笔巨款无疑让曹少麟如虎添翼。 不仅解决了他军费短缺的问题。 更坚定了他在宝泉金矿一展拳脚的决心。 当夜,回到住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