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读到这一句后,许宁侧头看向戚夏,“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后者闻言,颔首低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此句多有争议,有大儒指三合者,阴之气、阳之气、天之气,阴能成物,阳能生物,天能养物,三气合,万物方生,亦有大儒翻阅古籍,另给解释,三者,掺也,阴阳掺合,化生宇宙,衍变万物,故而诗问谁为本体,谁为演化。” 许宁闻言,为这位知书达理的大小姐点了个赞,无他,交流武学知识的时候人家好歹能回答上来。 “许师弟既然此句不妥,可有妙解?”戚夏反问一句。 “太极者,混沌未分之态,其动为阳,其静为阴,一动一静互为根,一阳一阴亦如此,相生相化,故若问谁为本体谁为演化,随势而变也!”许宁并未直接解诗,而是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所谓混沌,来源何处,又去向何处,他的外景法相之中可是无穷无尽的混沌之中孕育着一丝青色的生机,相关混沌的问题对他也有不小的好处。 回答完,许宁姿态悠闲地笑道:“这是天地之理,自然能反应于武功招式,出手之后,招含阴阳,彼此相生相化,随势而变,随敌而变,及至相触,可为阴,可为阳,难以分辨。” 此乃高而上的道理,许宁从书籍领会而来,但道理毕竟空洞抽象,虽然很多人都懂,可要真正反应于招式武功之上,反应于细节之间,就非常困难了,只能慢慢揣摩,最好有一门类似的武功让他参考,那才能很快领悟这种精义,可以用于刀法剑法,乃至所有武功的精义。 “有的招式本身就阴阳皆备。”戚夏想起什么,询问。 “不一样的。”许宁摇头笑道,“重要的是何本何化。” 戚夏闻言摇了摇小脑袋,楚楚可怜地问向许宁:“许师弟可用诗词解答?” 许宁微笑道:“没有,全篇皆问,阐发生灵对天地自然的疑问,它本身或许谈不上高深莫测,可如果谁能一一回答这些问题,那就真的触摸到天地之理了,而且同一个问题,不同的高人有不同的答案,解不同则道路不同。” 听了这话,戚夏白了他一眼,对于一个只处于开窍境界的她来说,许宁说的太过形而上学,不是目前的她能够理解的。 可转念一想,自己将许师弟接出了少林寺,对方可谓是大鹏展翅傲空而起,直上云霄九重天,将她远远地甩到了身后,想到这里,戚夏又有些失落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轻轻品上一口烧酒,许宁又朗诵起来书籍。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 空旷清冷的院子里,读书声轻而澈,声声入耳,仿佛在询天问地。 梅干老虬,火红点点,炉火如苗,酒香四溢。 声声诵读之中,许宁身上仿佛散发出一股天地亲和的力量,一旁的戚夏望着许宁饮酒读书,一时之间有些痴迷。 她有一种心神渐渐平静的感觉,之前的种种情绪似乎都随着读书声而缓缓消失,心灵被洗荡一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