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信上说十四岁的江君宝顺利的过了童生试和院试,成了秀才禀生,这可真是好消息。 当了禀生,就意味着往后每月都有一定的禀米银子可领,生活越发有了保障。 族里对于考上秀才的子弟也是有奖励。 江彦随即找到江暖,江暖立即找到管理此事的学政。 调取了永州府冯乘县此次考中的秀才名单和其相关的背景资料。 看过之后,江彦便给在沙城岳麓书院的大师兄,也就是岳麓书院的山长写了一封推荐信。 向他推荐了其中的三人,之所以是三人,因为这三个人年龄都在二十五岁以下,属于青年才俊。 至于另外两位,一位三十三岁,另一位年纪更大,都快五十了,推荐的意义不大。 江彦在信中着重提了江君宝。 赞他“少年英才,品学兼优。是块难得的璞玉,若有良师引导,细心雕琢将来必成大器。” 他大师兄收到信后,很快回信一封:“可,令此子速来报到!” 江彦于是又写了信涵给冯乘县令,让他通知另外两人。 后又单独写了一封信给江君宝,告诉他即刻收了东西,同另外两位同窗一起,上沙城岳麓书院报到。 同时给家里的陈管家也写了一封信。 让他支二十两银子给江君宝带去沙城读书,往后每年都如此。 沙城是大城,岳麓书院又是大景帝国四大名院之一,周围的消费比起冯城县城只高不低。 多带些生活费在身上总是好的。 江君宝收到京城的来信后,再次大哭了一场。同祖母以及族长、族老们禀明此事。 族老人乐呵呵的告诉他:“这是好事。你彦哥和暖暖姐姐既然给你谋了前程,你就放心大胆的去读书。 你奶和你妹妹,自有村里人照顾。 从前那般艰难的日子,大家都互相帮扶着过来了,如今家家都不愁米粮,你还怕什么?” 江君宝得了族人们的嘱托,遂放下心来。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接过了陈管家递来的二十两银子,和族人们塞过来的煮鸡蛋等各种吃食。 给前来送行的祖母和族中的长辈们磕了三个头后,背起自己的书箱,同另外两位同窗一起。 踏上了前往岳麓书院的客船...... 江暖和江彦之所以如此大力帮扶冯乘子弟。 是因为姐弟俩深知,教育和人才对于一个地方的重要性。 有良好的教育,才会出人才。 有人才这个地方才有发展前景,普通百姓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相反这个地方只会越来越没落,越来越穷。 江暖虽然没有生在冯乘,却是喝着那里的水长大,在她的心里,冯乘就是她的故乡。 没有冯乘县、没有江家村的父老就没有她江暖的今天。 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伸手拉故乡一把,她很愿意做! 与此同时,英国公府也传来了好消息。 英国公世子夫人高流朱参加了今年的武举选拔,一路过关斩将,已经到了会试。 在大景帝帝国,武举同文举是差不多的流程。 只不过,考试基本不用等放榜,都是实打实的真功夫,当场就能出成绩。 若是考中武进士,比如头名的武状元,或是前三甲是可以直接封为武将的,最高可作从三品的偏将。 (各朝代情况不一,请各位老爷们勿要当作真史看。) 考试分武考和文考两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