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朕不过偷了几天懒,你们就开始尸位素餐了?” “北疆将士正在打仗,你们竟然削减了一半的粮草辎重,允炆这个娃娃不通兵事,难道你们这些经年老吏也不懂?你们想做什么?啊?败坏我大明江山社稷吗?” “茹常,齐泰,你们兵部官员都是吃干饭的吗?” “徐辉祖,李景隆,耿炳文,你们这些武夫又在做什么?” 面对大明天子的连番质问,满朝文武死死低着脑袋,根本不敢吭声。 被念到名字的朝臣,则是以头触地请求降罪。 虽然他们心中多少有些委屈,毕竟那是太孙朱允炆为了打击异己定下的决策,但是诚如皇上所言,他们未曾冒死进谏,便是丢了为人臣子的本分。 “朕,很失望!” 乾清宫正殿,满朝文武都跪伏在地,低下了脑袋,不少老臣如六部尚书茹常等人,更是老脸涨红,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好在皇上并未苛责众人,仅是叹了口气后,便转移话题道:“老四的要求,尽数满足,兵部与户部想办法调集粮草辎重!” “至于朝廷援军一事,由徐辉祖与蓝玉各率十万大军前去协同戍守北疆。” 听了这话,不少朝臣感到十分诧异。 若说那位太孙朱允炆,将蓝玉等人发配去北疆,是想借助北疆那位燕王殿下之手铲除异己势力,那么皇上现在仅是在其基础之上增加了一路大军,那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皇上想杀蓝玉,先前人尽皆知,而后耐人寻味。 太孙想杀蓝玉,一直朝野皆知。 那么徐辉祖的这十万大军,是去痛击北元鞑子,还是去绞杀蓝玉的呢? 朱元璋冷眼看着这些朝臣,有些疲累地径直起身离去。 没有人知道,他增添了徐辉祖这一路大军,便是在向老四表明自己的态度! 朱小子去北疆,是他朱元璋的安排,若一个蓝玉分量还不够,那便增加一个徐辉祖。 二十万大军为他保驾护航,就算老四动了什么歪心思,他也定会有所顾虑。 等到这孩子在北疆一战中大放异彩,携显赫战功还朝,届时再册立他为太孙,想必满朝文武的反对声音会小上一些。 朱家小院,蓝玉来访。 朱巅峰看着眼前这位不怒而威的大将军,忍不住心里犯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