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雍的北疆,草原辽阔,地广人稀,也种不来什么米面,没有成形的支柱产业,所以一向不被朝廷重视。 纵观历史,很多民间起义都是从这里发生的。 只要一发生天灾,他们的牛羊没得吃了,他们就起兵造反,然后入侵中原,带来长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战乱。 宋清从小时候,开始想发展教育业的起初,北疆就一直在他规划的教育重点之内。 他是觉得,既然自己来到这里了,最起码要保证自己活着的日子里,大雍和平。 和平才能利利索索地赚钱,和平他和家人才能安居乐业。 要是打仗了……也能赚钱,但那个时候就是赚的灾难钱,他可不想要那种不干不净的钱。 他刚到北疆的时候,碰了不少壁。 那里的孩子,生性自由惯了,顽劣难驯。 那里的成年人,野蛮排外。 他到那边之后,先联络了当地的父母官,询问能不能他来花钱办书院,由官府出面让孩子上学? 那个父母官跟他说:“这里的人没有一个听从官府的。” 那里的人,都是部落自制的,只听自己的部落首领。 而朝廷派过去的官,就想尽办法侵吞朝廷给过的粮饷,从来不管任何事。 那小日子过得要多自在有多自在。 宋清当时还写信给殷照林反应过这件事,不过都没有收到回应。 后来想想,应该是被当时还势力庞大的王家给拦下来了。 宋清还是没有放弃办学校,他想方设法去说服一个最大部落的首领。 那个首领叫安木飒,他眼光很长远,知道孩子要管教,所以每天都按着部落里的孩子让他们跟自己学,谁不学就一顿毒打。 他的野心也很大,他虽然让孩子学习,但学的绝对不是中原那种之乎者也的儒家文化,而是他们部落里的一切充满进攻性、掠夺性的文化。 他目标明确,就是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战士,预备将来缺乏物资的时候,到处去掠夺。 宋清去找安木飒商议,说要在这里盖书院,他出钱出力出人,只有他让孩子去上学就行。 安木飒一听当然不同意啦,让一个中原的文弱书生去教他们的孩子,那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岂不是都这么文文弱弱? 宋清为了说服他,就与他比试,要与他来一次对决,模拟打仗,谁赢了就听谁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