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河洛天子会 第二十九章 刀剑舞天穹(九)-《星尘武者》


    第(2/3)页

    “哈哈哈。”

    “终于让我等到了这个机会。”

    豪爽的笑声,让关语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个女人,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更加趋近于女侠。

    “点兵,全城军队,即可强攻皖县,与韩龙,决一死战!”

    原来,这封文书带来的消息,与前不久,拱水河之战有关,虽然这个消息,来晚了数月,不过,为了确保准确性,以及后续,韩龙的决策尽入西楚视野,正应了那一句俗话,好饭不怕晚。

    三军将士,尽皆出城,不管怎么说,大楚这些年,都没有那么浩浩荡荡的打过一次内战,早年间,韩龙的父辈,祖辈,虽然与庙堂中的文臣也有过恩怨瓜葛,但是总体来说,都是在一个公司上班的人,有矛盾,无非是权益之中的勾当,算不上生死相搏。

    无奈,到了韩龙这一代,内斗的情况,愈演愈烈,缺少了韩家一门的支撑,昔日辉煌一时,雄霸一时的大楚,变成了一片废墟,而这片废墟之上,重新建立的大楚,名为大楚,实为仁山,韩龙之流,用来约束楚人,同时也是为了制衡徐行所安排的馊主意。

    万幸,拱水河之战,直接让韩家军的士气低落,原本就没有什么大志向的韩龙,也把自己的两个弟弟,分到了赣县,闽县。

    十万之众,被一分为三,大概每个城池有三万韩家军,加上十万普通军队。

    如此,四十万到五十万左右的兵力,任凭是谁来,也很难短时间就突破,加上仁山已经是和齐鲁再次碰上了,自身难保,断然不可能分出兵力,去偷袭三韩县,这样看来,韩家军现在的处境,倒也算是不错,只是,接下来的三重打击,直接是让韩家一门,彻底崩溃。

    “关将军,这已经是数月来,第八次急行军了,如此作战,将士们真的吃得消吗?”

    说话的人,正是刚刚递送文书给关语的谋士,他叫周库,是随军参谋,平日里就是兵马器械的维护和统计,战损比之类,更是由其亲手操办,顺带一提,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周仓,是关语的副将。

    “周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莫非,关某不懂兵法?”

    “古人云,兵法之道,贵在奇谋,妙策,随机应变,即处世之道,应变之术。”

    话音刚落,关语便是直接握紧了手中的冷艳锯,内力自丹田处迸发,极其恐怖的速度,配合坐骑,顺势带到冷艳锯上,刃口划过地面,发次刺啦刺啦的声音。

    两军皆已到阵前,关语此举,攻势逼人,乃是直奔主将韩蛟而去。

    这冷艳锯,其实就是青龙偃月刀,乃是关氏一族,祖传的兵器,虽然路数有些不同,但是关语,乃是货真价实的兵人,而且还是最顶级的兵人血脉。

    巍巍神将,一瞥惊为天人。

    佼佼武圣,一击斩破天穹。

    青龙偃月刀是长刀类的一种,与韩家一门,使用的长刀也比较接近,但不是同一种兵器。

    按照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长刀中的分类,尤其是以偃月刀这个兵器分类,在宋朝才开始出现,因重量关系,主要用于练习臂力,而非实战中的武器。

    还有一个说法,说偃月刀其实是礼器,也就是仪仗队的专用兵器,顺带一提,吕布的方天画戟,也是礼器,练习和好看方面,大于实战效果。

    在小说中,对青龙偃月刀的描绘更是登峰造极。

    演义的第一回,就说到刘关张得到了千斤玄镔铁,各自打造兵器,刘备的雌雄双股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还有张飞的丈八蛇矛。

    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演义中对于青龙偃月刀的打造过程和刀的样式。

    所赞美的词汇,也并没有那么直接,属于是侧面描写。

    在虎牢关三战吕布的时候,有诗赞曰。

    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后来,吕布提前退出游戏了,赤兔马归了斯鸠。

    再后来,斯鸠把赤兔马怎送给了关羽,于是,青龙偃月刀与赤兔马就一起成为了关羽的辨识标记。

    在蒙雪夜,大破羌兵时,还有描述。

    只见云雾之中,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

    说实话,演义的描写,虽然神话了关羽,但是整体而言,还是为了重点描写其忠义和威严。

    情节固然夸张,有一种武圣的即时感,让关羽的威武形象渐入人心,但是只要不过度神话,终归是依葫芦画瓢。

    不仅仅如此,演义在围绕青龙偃月刀还另设计了很多精彩的情节,例如。

    刀挑锦袍,单刀赴会,失刀夺刀这些经典戏码,青龙偃月刀在小说中出现的戏份似乎比关羽还要长。

    在演义中,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所以后世也叫青龙偃月刀为关刀。

    在关羽败走麦城,被俘虏擒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之后,关羽的儿子关兴为父报仇,杀掉了潘璋,夺回青龙偃月刀。

    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为象征。

    其实,一个武将最大的荣耀,或许就是有一个象征性的兵器,反之,亦是如此,兵有灵识,人亦有志向,大丈夫在世,当如武圣,坦坦荡荡。

    不过,除了历史和演义,民间对于武圣的推崇,也是非常火热,作为全民偶像的关羽,其兵器,青龙偃月刀,自然也就被神化了,加入了很多玄幻,魔化的设定。

    相传,青龙偃月刀是由天下第一神匠,在中秋满月时费尽一夜铸造。

    刀成时,突然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一千七百八十一滴赤红色的血。

    刀重八十一斤,更是因此而来。

    当地的江湖术士卜卦问天,得出了一个非常玄乎的结果,术士说,那些赤红色的血,乃是青龙之血。故有青龙偃月刀之名。更是附加了青龙偃月刀要杀一千七百八十一人的谶语。

    果不其然,有传说这把刀杀了一千七百兵卒,八十一位将帅。

    共计,一千七百八十一人,对应了青龙血之数。

    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关羽年轻的时候,武艺超群,只恨没有一把称心如意的大刀使用,于是他将附近几个村子里打造兵器手艺最好的铁匠请到关家庄计议,为他打一把最好的大刀。

    其中一位老铁匠说。

    “不知关壮士要哪一等的大刀?”

    “有铁刀,钢刀,纯钢刀,柔钢刀,青钢刀,宝刀六等。”

    “铁久炼成钢,钢久炼柔纯,再炼成青,更炼成宝。“

    老铁匠再说到这里的时候,摸了一下胡须,在古代,胡须是长者的象征,长者,代表着德高望重,老人,年纪一大,就喜欢卖弄自己的人生经验。

    “一般人只会打造铁刀与钢刀。至于纯钢刀,打造十把要坏九把,柔钢刀,打造百把要坏九十九把,至于青钢刀、宝刀就算世间稀有的珍宝了。”

    听完后,关羽就说。

    “关某要把宝刀。”

    铁匠门听了之后,都觉得关羽是在戏弄他们,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倒不是技术不行,只恨囊中羞涩。

    但是关羽说了,不管打坏多少把,都由他一人承担,不少分文。。

    因此,铁匠们,自然是见钱眼看,准备试一试,这所谓的宝刀,凭借自己的手艺,是否能够锻造出来,当然,匠人精神,也起了一定的推动性。

    炼刀的过程并不顺利,当炼到最后一炉时,夜已深了,皓月当空,炉火突然冒出一阵强烈的光芒,直射天门。

    老老铁匠大呼。

    “快躲开,要炸炉了!”

    这时天上有一条青龙经过,被那一阵光芒击中,刀光斩杀了青龙,随即退回火炉中,只是不知道,到底是炉火中的名堂,还是刀光显圣。

    青龙之血染了刀头,炉子没有炸,这也就意味着,而青龙偃月刀终于炼成了。

    汉末,是一个崇尚暴力和务实的世代。

    乱世之中,天下苍生都苦不堪言。

    有些人,忙着在庙堂里面,你夺我争,尔虞我诈,把曾经万乘之尊的天子,当成是权力的游戏中,随时可以替换掉的筹码。

    有些人,喜欢用人性作为赌约,结果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有些人,铁骑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曾几何时被一直更迭的王位,在他看来,不过是给久居深宫的乖乖孩们一个见面礼。

    有些人,虎牢关前,以一敌三,武力卓越,当世,罕见超乎一合之将。

    有些人,仁义为先,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携民渡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成就一番霸业。

    有些人,敢作敢当,却又真假难辨,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可是,依然有些人,在这个所有人都一味的推崇暴力,甚至不惜把杀戮,包装成自己的无奈之举的乱世,坚守原则,武人的原则。

    英雄的故事总是百世流芳,于是,青龙偃月刀和逝去的关羽一起,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人与神兵的史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