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或者如果说直接一点的话,这就是曹星辰的投资罢了。 许建华既需要执行曹星辰的意志,也愿意参与到这么令人澎湃的事业中去。 用浸润式光刻技术,一举推进到世界最先进制程水平的3d闪存 如果只有他自己,他是断然不会做这样的千秋大梦的。 但在签订保密协议之后,廖青山给他看了一些资料,竟让许建华激动得难以自制。 那些数据委实不像是随便写的。他和廖青山都是多年一线生产管理的专家,对机器操作和工艺数据敏感得很。 有了这么清晰的方向,那还怕什么顶多也就是半个月一个月时间试验一下的事。 自元旦前陡然披露出来的,这一整套3d闪存技术掀起的第一波巨浪渐渐平缓下去。 不论是中湖省、武湖市,还是沪海市,都迎来了春节前的一波盘点期。 该做的工作抓紧做,这一年的成绩也要总结好,来年的计划更要大格局地去规划。 顾松把光刻机魔改的方案整理出来,后续就看工艺、调试能不能达到水准了。 而唯独这一点,顾松却不怎么担心。华国人在有了“教材”、“方案”之后,执行抓细节的能力一直都是一流的。 他有另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办。 上次闭门会议之后,霍玉山他们邀请来的各地“土豪”们,在燕京聚了一次会。 燧石资本的第二期资本筹集了起来,除了芯火科技的建厂资金,5亿元投入到燧石科技下面一个单独的项目中。 以光刻机为首的精密仪器及机械专项科研基金。 这就是国家也会配套10亿科研经费的基金,也是顾松站起来说“不值得让我试一试吗”的那一份庞大计划。 长久以来,在尖端的精密仪器和机械设备领域,华国一直处于被封锁的状态。 如果顾松在攒够了财富、有了足够产业积累的情况下选择移民,也许也可以在国外逐渐聚拢这些尖端设备,满足将来的航天所需。 但现在自己根基已经扎下来了,不至于一吹就倒了。脑子里既然有这样的黑科技,何必不为自己塑更厚的金身呢 调动更庞大的体制资源,这才是航天这种举国工程的正确打开方式。 燧石研究院里又有了一个新的实验室,按照顾松吹下的牛逼,他既然背负了这样的责任,就只能为之制定更系统的计划。 也就是把脑子里的黑科技倒腾出来更多一点。 装作每一个小课题先只有研究思路一样,把研究计划制定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