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关于量子计算的新算法,既然张庆平又有了新的思路,顾松就告辞了,不耽搁他的时间。 就这两回,这两个灵感就够张庆平消化一阵了。 顾松过个把星期仍然会过来,却不会再继续了。总要再等一段时间,不然就太妖异了。 燕京已经进入了深冬,在2008年的年底,贺挺那边又安排进行了一次超高音速滑翔载具的测试。 这次测试,国外仍然没有发觉什么,但贺挺和纪总工程师却高兴得不得了。 在由火箭发射升空之后,经过近10分钟飞行后完成了主动段程序转弯、抛整流罩、级间分离、试飞器释放自主飞行、弹道大机动转弯等动作,最终按预定弹道进入落区。 试验全程的光测、雷测、遥测正常,最终得出了飞行可控、科学数据有效,验证了它的升力特性和横向机动能力,可谓圆满成功。 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这玩意的测试成功,算是一柄快剑磨炼出来了。 为此,顾松被特地邀请到了枢海,吃了一顿小范围内的庆功宴。 宴上,纪总工程师特地提到了前不久项目组的一次灵感大爆发,让弹载计算机在数十千米高空、超高音速飞行、通讯系统被大幅度限制的情况下,对弹体轨道和姿态的控制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才能最终实现顺利进入落区。 古韬认为这是个好兆头,祝愿新的一年继续有这样的好运。 天线宝宝深藏功与名,微笑着同声祝贺。 …… 经历了众多的事情,2008年终于过去了。 在2008年的最后一个月里,除了作为吉祥物到处去做天线宝宝,顾松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香山别院。 现在,地下实验室里生产的是一个真正重要的东西。 可以说,这两年的时间里,这里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它。 为了它,从材料的不断提炼,到最精细的加工,不知耗费了多少时间。 与它相比,其他的小玩意,往往就是很快的搞定了,比如那个小立方体,比如之前提炼出来的药剂。 现在,这个东西终于到了尾声。 顾松不知道现在进入最终组装阶段的这个“微型”聚变发生器,能不能顺利启动。 他这里又没有燃料。 但这是必须去尝试的。 说是微型,其实也足够巨大了,大到必须分两次,把可分离的构件作为两个“包裹”送上天,组成一个“巨星卫星”。 再配一个推进器,就可以将它送去月背。 在那边,微型工厂还在不断分离着月壤、提取氦3和其他原料。 月背的计划里,总要有能量来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