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古往今来,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者,无非有两种人。 一是权倾朝野、独揽大权之人,二是极受皇帝信任与赏识之人。 墨君则是后者。 “白衣侯、大将军参见皇上!”殿中的司仪官高喊一声。 墨君随即拍了拍袖子,跪倒在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见到墨君,微生昭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一丝和蔼的笑容,像是一个慈爱的长辈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谢陛下。”墨君行了一礼,缓步行至右首处站好。 在他之下,乃是当朝太尉宇文烈。 大周的官制,文官之首丞相,武官之首大将军,此为两极;其下乃是三公,太尉、太傅、太师,官拜正一品。 而大将军一职,非战时不常设;丞相一职,已经很久没有人在这个位置坐过了。因此,朝中实际掌权的乃是三公。 然而,三公之中,太傅司空权其实职已然被架空,仅剩下乌纱帽上三公的虚名,司空权也因此告病在家,不参与政事。只是偶尔还能在皇宫内院见到他,毕竟太傅曾经还是皇帝的老师。 此刻,宇文烈面对着右手边这个年纪还不足他一半大的青年,神色如常,报以礼貌一笑。 墨君也冲他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大殿中突然静了下来,众人都望着墨君,似乎在等着看他会说些什么。 不过却是微生昭先打破了这平静,他点了点面前桌案上的两道奏表,沉声道:“今日朝会,主要是为了两件事……” 这两份奏表,一份是墨君平定天心宗后派人呈递上去的,另一份则是有关天心宗囚犯被劫一事。 “一是关于大将军上书请求赦免李氏一族,诸位爱卿怎么看?” “李氏?”群臣疑惑不已,议论纷纷,难不成是…… “陛下说的莫不是叛臣李清一族?”太师杨开皱了皱眉,站了出来。 “正是。”微生昭眯起了眼睛。 宇文烈见状,也站了出来:“那李清兵败降敌,丢我大周脸面,陛下当初只是将李氏一族贬为奴隶,已是宽宏大量了,不知今日为何要赦免他们?” 自从丞相一职空缺后,三公便成为了其替代品。大部分情况下,以前丞相一人能决定的事,变成了需要三公共同拍板。 而自从太傅司空权失去实权之后,杨开便与宇文烈一文一武分庭抗礼,两人平日里也多有不合。不过今日听到李清的名字,竟罕见地共同声讨起来,于是朝臣不禁将最后的目光落在了墨君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