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几年前,气疯了的李传民赤手空拳,从乡政府门口一直打到计生办,那种勇武可不是陈和生这种体格能抗衡的。表妹夫打表哥,说破天也是亲戚之间打架,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好帮、只好拖! “没话说了吧?” 柳老师扫了眼陈和生夫妇,以及几个来当证人的街坊,见压服这几个不知协议、法律为何物的生意人,这才来调解这场冲突。 “这件事,和生有错,家明也有错。和生的错,我刚才说了,现在来说说家明的错。 大家都是街坊邻舍(居),钱要赚,情面也要讲。四五百块钱一个月,你也敢要?别人都降价,就你拿着几张破纸不肯降?” 众人愕然,柳校长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这就是调解纠纷的不二法门——先各打五十大板,再各让一步。这也是刚才柳老师跟李家明指出的错误,协议、法律是好东西,可在法盲遍地的崇乡,说那东西有用吗? 李家明最大的错误,就是以前世的法律观念,来约束这一世的人,这不是在扯淡吗?你跟人谈协议、讲法律,人家跟你说人情世故,一个半大伢子说得赢人家一帮成年人吗?你要还坚持按协议办事,那就只能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李家明一个小伢子被一个成年人逼成那样,没一个人出来说句公道话,没一个人来拖、劝解就是明证。 不是李家明平时不会做人,实在是大家都觉得他不对!这次的冲突,剥去陈和生说话不算数的外衣,其实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崇乡不是人情淡漠的城市,这是个偏僻的小集镇,人情味太浓重了。碰到这样的情况,李家明若是不作任何妥协,即使赢了也是输。哪怕有王端、林老板他们帮他说好话,可过了这几天等街坊们回过神来,也难免会有人说他不讲人情世故,很可能落了个认钱不认人的坏名声。 人嘴两张皮,还不是闲话任人说? 训了李家明一阵,训得陈和生夫妇脸上好看了些后,柳校长才话锋一转。 “话又说回来,家明的店面地段好,不可能降到一两百块钱,但四百块的店租也确实有些高了。刚才我跟诗梅商量了一下,除了曾宁生、林全保的店租不降,其余的店面降到三百块一个月。” 顿了一顿,柳校长解释道:“大家莫误会,曾宁生、林全保是自愿的,家明给他们出了个发财的主意,那是给这伢子的谢礼,跟街坊情谊无关。” 妈的,早这样不就没事了? 来当证人的余老板、张老板他俩脸上一喜,开始站在李家明这一边说好话,几个街坊也附和起来,陈和生夫妇见状也只好自认倒霉。 刚才在屋里,成林、金淦都说得很清楚了,再闹下去没意思。莫说有太平叔叔在学堂里当副校长,屋里人不会来帮自己打架,就是王诗梅阿公母舅在,这架也打不起来。再说,即使自己能喊齐屋里兄弟来,又能如何? 拿几百块钱医药费?大人没打赢伢子,本来就是丢面子的事,再要闹下去,面子非但捡不回来,还会永远都捡不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