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怀中-《汉末皇戚》


    第(3/3)页

    时值武王伐纣,周武王车载着文王的牌位,率兵车三百乘,虎贲将三千员,士卒四万五千人行军,千里迢迢挥师孟津渡口。并在此联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各部落,号称八百诸候。

    然而就在此时,伯夷和叔齐奔到武王跟前,叩马进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

    因二人指责武王此举不义、不忠、不孝,卫士欲杀之,然姜太公曰:“此义士也。”

    卫士就把他们赶走了。之后牧野一战,殷纣王发兵拒之,奴隶却阵前倒戈叛纣,纣王自焚于鹿台,泱泱大商倾刻间轰塌。

    两人闻后则“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最终饿死山上,后人对伯夷、叔齐推崇备至,称其二人为“二贤人”、“二君子”。

    未几,便听蔡邕叹道:“吾等有酒痛饮,美景可赏,却不知江东百姓遭许贼之乱,何其苦也,可有此乐?”

    众人闻之皆茫然,不知何言,半响马日磾道:“伯喈勿需神伤,前番战报,朝廷已胜数场,贼乱必速平也。”

    一语揭过,几人复言其他,唯有伏泉离去。只因那位全才大家蔡邕问他是否有新诗赋做出,欲让他于此情此景再来一首助兴。

    伏泉一方面见伏完面色不愉,知晓其不愿自己以诗赋扬名,另一方面他也不想继续做文抄公,便告罪酒力不济,蔡邕当然知晓其并非酒量小,只以为是伏完之故,这次便放他离去。

    伏泉之后去了几人家眷之地,与众人一一问候。期间未关注其他,只在人群中寻找小女孩,为何?当然是见见那大名鼎鼎的蔡文姬了。

    只是,遍寻蔡家亲眷却寻不得一少女,后来才知蔡邕还无子女,若说有,便是传言今日前来的蔡夫人肚子中有喜了,莫非文姬尚在怀中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