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王浩然在进行人生中的第一次采访,另一边,张大佬正在和徐铭文商谈大事。 张朝阳堂堂搜狐总裁当然不会是因为手下一个新闻主编要采访王浩然就大动干戈的跟来金陵,别说采访的是王浩然,就算是采访大官,张朝阳也不可能负责。 犯不着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么简单的道理张朝阳这个一手创建搜狐的总裁不会不明白。 同样的,王浩然也知道这点,所以才会刚和张朝阳见面没多久就找了个接受采访的借口暂时离开,不管张朝阳的目的是什么,让徐铭文这个专业的人去和张朝阳去打交道总没错。 正好王浩然也可以试着思考一下张朝阳这次前来爱华的目的是什么。 说起张朝阳,就不得不提到张朝阳早起的戏称:“两百万先生”,起初这是一个略带调侃的外号。 1986年,张朝阳从清华大学毕业随后赴美留言,当时张朝阳的梦想是为国争光赢得诺贝尔奖。 1993年,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学院念了几个月的物理学博士,突然感到学了很多年的物理学并不太适合自己,于是决定改行。 为什么物理学不适合张朝阳,王浩然并不知道,前世的网上并没有张朝阳给出的解释,这一世,王浩然可以当面问问张朝阳,先略过不谈。 后来张朝阳便开始四处找工作,最终被美国的一家叫ISI的高科技公司相中,被任命为ISI中国首席代表。 直到1996年之前,张朝阳的人生都算不上是个故事,那个年代,出国留学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但像一些人天生就是里的主角一样,虽然刚开始可能会泯然大众,但最终肯定会大放异彩一样,张朝阳的故事也渐渐精彩起来。 96年初,张朝阳不甘继续给人打工,想要独自做一番事业。 别看此时张朝阳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但其实手头上毛钱没有。 想创业,又没钱,咋办呢? 那就从银行借点钱呗。 没房没存款,银行不愿意借给你咋办? 银行不借,那就先问亲朋好友借点。 以上这些常见办法张朝阳都没用,反而另辟蹊径,有了创业的想法之后,张朝阳第一件事是先给自己定个价。 这话有些难理解,给自己定价要怎么定? 不管这事可笑不可笑,一般人可能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但理科出生的张朝阳不一样。 自己中国人的身份,麻省理工高材生的学历,再加上在ISI工作期间优异的业绩,这么综合在一起,张朝阳给自己定了个两百万美元的价格。 当时张朝阳的这个想法,在国内的大多人看来是很可笑的,张朝阳联系几个工作期间认识的有钱国人,对方都委婉拒绝了张朝阳的“卖身”,暗地里很多人都觉得张朝阳这是异想天开,想赚钱想疯了,并且在背后调侃张朝阳是“两百万先生”。 然而成功是不会因庸人的嘲笑而失败,反而会因为坚持而到来,张朝阳一边继续认真工作,一边继续努力把自己推销出去。 先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叫爱德华的教授认同了张朝阳的做法,爱德华教授答应给张朝阳投资五万美元,但爱德华教授表示这钱不能立刻给你,你得再去找个人来把自己卖出去,好在这次不难,张朝阳在麻省理工的一个叫邦德的学弟表示也愿意给张朝阳投资五万美元。 随后张朝阳注册了自己的公司,ITC,中文字叫爱特信,也就是搜狐的前身。 然而公司虽然注册成功了,但目前仅有十万美元的资金肯定是不够的,张朝阳也只能继续四处奔波寻找投资人。 可惜这次没那么容易了,再加上一家风险公司从中作梗,直到距离爱德华教授答应投资过去了小半年,张朝阳还是没有找到新的投资人。 并且就在这个时候,爱德华教授打电话给张朝阳,说:“这都半年时间了,你也没找到另外的投资人,要不你把自己的价格降降?我觉得一百万美元比较合适你,你要同意的话,我再多投一半的钱给你,而且今天就能把钱打到你的账户,你看咋样?” 张朝阳这个时候也已经精疲力尽了,只能无奈听从了爱德华的建议,同意了自己值一百万美元的身价,半价处理。 到96年末,张朝阳按照一百万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20%,其中还有个投资人表示先付两万美元,剩下三万美元以后再说,最终张朝阳带着17万美元回了国,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之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