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嵩山太室山嵩阳寺三将军柏-《指裂山河》
第(2/3)页
第二日,李巍辞别杨广及其妻子西梁明帝萧岿之女。便独上嵩山少林了。
不过李巍不打算直接去少林少室山。李巍顺着少林河而上了道家圣地之一的太室山,直奔秦朝时修建的道教中岳庙而去。
中岳庙中岳大殿峻极殿之中,五米高的中岳大帝殷商闻骋塑像旁使臣侍者和高七米的镇殿将军方弼、方相塑像执斧荷钺,威风凛凛
“阁下可是昔日的金陵城主,而今的顺国柱大人?”中岳庙掌事赵新德从大殿之后走了出来,对着李巍行了一礼。
李巍对赵新德行了一礼,期盼的看着赵新德,道:“赵掌事,在下有一件事需要请教。”
道家的人逍遥自在,放浪的人不再少数。赵新德明显就是一人。赵新德直接说道:“顺国柱是来此查探少林寺的吗?”
李巍点了点头。
赵新德道:“少林寺因自南朝梁时应梁武帝之邀而来的达摩而兴盛,相比太室山南麓北魏太和八年的兴建的嵩阳寺略晚十一年。”
“赵掌事的意思是?”李巍看向赵新德。
赵新德道:“我东方以道为主,儒家自道而出,以‘宗经’‘征圣’之术引导世间发展。而东方的文化早已因汉时训诂学达到巅峰而产生了盛世危机!于是,东方文人以汉文帝身上所佩身毒铜镜想到了身毒佛教,想接这种文化是东方文化破而后立,再做突破。但武帝独尊儒术,重于道家,引佛之路便半途夭折。直到北魏年间,佛学才正式被允许在东方传教。但外国异族,为了防止同化,我们道家儒家不得不选出一批文人研究佛学。于是,北魏佛寺主持皆为玄佛双修的高僧!而我道家融均万道,将佛学并为玄学。”
李巍明悟道:“赵掌事,你是说?”
赵新德道:“太室山嵩阳寺就是这种硕果仅存的佛寺。而少室山上的连天峰下的少林寺则在达摩传教之后成为了东方文化重要组成之一,我们称之为达摩佛家,譬如儒教在道教自然之中一般。”
李巍点头道:“‘孔子贵名教,老子崇自然’,道家象天,儒门治世。所以,少林寺达摩武学成了一家之言!达摩佛家被融入了大道之中。”
赵新德道:“这些年来,江南佛教已经成了奢侈的象征,不念佛经,失去佛性。而今,少林寺又分为了几个派别:其中之一为方丈一派,依旧主张达摩独家;另一派为达摩院主持,主张入世行政。”
李巍道:“你是说,少林寺达摩院为主的一方想****出来!如同第二个儒家?”
赵新德道:“大部分儒家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态度。”
李巍点头道:“内道外儒!”
赵新德点头笑道:“那你知道为何嵩山被称为外方吗?”
“外方?”李巍道:“太古宙开始称嵩山为外方,殷商时期称嵩山为‘外方嵩高崇高’?……”李巍一脸尴尬的望着赵新德。
赵新德笑道:“泰山虽为儒家三山五岳之中的至尊,但泰山本质上以文人及道家居多。是为七十二王封禅之地!而嵩山太室山三十六峰,为大禹第一妻子;少室山三十六峰,为大禹第二妻子。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称其为七十二峰!而道家以为七十二福地!道家与儒家为何同时钟情于七十二?”
“梁武帝明在佛家精义中言大道七十二种?”李巍疑惑道。
赵新德笑道:“大道三千,王制天下,七十二种王道不足为过。梁武帝想将佛家作为政治工具,而达摩因此而弃梁从魏。所以说,达摩院主持元明有鬼。”
李巍沉思良久才开口问道:“赵掌事,你说嵩阳寺为玄佛双修,但是江南特别是金陵以儒道佛三家同修。而太上道家为主,却是儒家正尊,可是为何嵩山又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