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南宫峤:“无事。” “你们快走吧,官兵哪次来征粮,村子里都得死一两个人。”老伯丢下这句话,带着准备来祠堂大闹一场的村民消失在黑夜里。 沈云清看了看老伯的身影,又看了看祠堂外边的干树枝。 “娘,你们将这些干树枝搬进去吧,正好可以当柴烧,我过去看看。” 如果真的如老伯说的那样,官兵征粮会死人,那她就做不到袖手旁观,不光为了这个村子的百姓,也为了他们自己。 林氏:“好,你小心点。” 沈云清跑进祠堂,她依旧是借着背篓的掩护,从空间里掏出了一把刀和一杆长枪,这在旁人眼里看来,就是从背篓里掏出的。 没人怀疑一个逃难的农女为什么会随身带着兵器。 她拿着刀和长枪,飞快地从祠堂跑出来,冲南宫峤喊了句:“将军,你要哪个?” 刀和长枪他哪个使得顺手? 可是对方好像没打算伸手接兵器,只见他慢悠悠地朝老伯走得方向走去,那样子不像去应敌,而像去逛集市。 “你自己留着吧!” 沈云清撇撇嘴,跟了上去。 此刻正是深夜,可能是为了应景,天空非但没有月光,连一丝星星也不见。 原本寂静的山脚村子,因为官兵的到来,热闹了起来。 每家每户都开了门,大家手中都拿着农具,妇人将孩子绑在身上,聚在了村口,准备应对官兵。 早在官兵进入村子的地界时,就有放风的青年跑回来报信,这才给了村民准备的时间。 他们不是准备粮食,而是准备与官兵决斗。 永无休止的征粮,逼得他们没活路,反正左右都是死,不如给孩子们留一条活路,杀了这帮官兵。 早有人在地上燃了一大堆柴火,火光映在百姓的脸上,却是一张张视死如归的脸。 沈云清和南宫峤赶到的时候,老伯正随他儿子从山路往回赶。 “男人留下,老人和女人带着孩子往后山撤!”他一走进就发话,“官兵数量有些多,我们没有把握能抗多久,大家抓紧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