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束能武器,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太高的功率,还是得看具体的应用场景。 过高的功率,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电容器,以及更大的储能系统,这会让整个系统变得非常庞大且臃肿, 比如HELMD、寻衅者、沉默猎手,体积都挺大的,需要配备一台专门的发射车,或者直接作为舰载防空武器。 但康驰的,是直接搭载在无畏战车上的,有非常大的重量限制。 能在这么小的体积里,做到最高50KW的功率输出,已经算是非常极限了。 而且康驰也测试过,每门激光炮的功率虽然只有10KW, 但此10KW,非彼10KW! 束能武器是两个字组成的, 束能,束、能, 后面是能,前面才是束! 其实约束才是关键的。 如果看过被激光武器击落的无人机就会发现,这些无人机无一例外,都是被烧出了一个至少拳头大小的洞。 这就说明,这束激光的大小,差不多就是拳头大。 但康驰的这套武器,只有一个螺丝钉大小! 在同样的功率下,更小的光束,意味着更高的能量密度,10KW的激光武器,激光约束得好,性能完全可以超过100KW的。 如果能继续升级,激光能缩小成头发丝大小,这玩意甚至可以像一把削铁如泥的刀一样,直接把天上的无人机当西瓜砍…… 就像三体里用纳米丝切割大轮船那样简单,而且还更加灵活。 只可惜,这次升级的瓶颈,是一种人类还未解锁的189号非金属元素。 不过能搞出现在这套来,已经很牛逼了,上次测试的时候,它甚至拦截住了2马赫的导弹, 要知道在大秦光学的技术及生产力支持下,这玩意的造价才五百万。 只要能成功拦下一枚这种级别的导弹,就完全值回票价了。 不过它主要擅长的,还是对付带螺旋桨,无法超音速飞行的低空飞行器。 而这个武器的极限,康驰其实并没有试出来。 主要是,没找到那么多无人机。 同时也觉得这项测试,稍微有点浪费…… 反正马上就要演习了,不如直接利用这次演习,来测试一下这玩意的极限抗压能力。 “报告指挥部,风暴1连高地部署完毕,请指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