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下已备酒席。”他很客气地挽留了一下。 她也很客气,“准备了什么东西?” 荀谌愣了一下,微笑道,“除了寻常之物外,还有些冀州土物——” “是友若先生自己扛来的吗?”她问。 荀谌的表情裂了。 帐篷里那些文吏和卫兵的表情也裂了,不明白这位刘备登坛拜下的大将军在讲什么傻话。 “还是河北百姓一步步扛过来的呢?”她问,“要是友若先生自己扛的,我就吃。” 友若先生气笑了。 “将军今日已领四州之兵,难道粮草供给也是将军一人运来的吗?” “那肯定不是,”她回答得飞快,“但我们的民夫有饭吃,有衣穿,我不担心多吃一顿给他们带来的负担,我也不需要他们运青州的土物给我吃。” 荀谌冷冷地看着她。 她感觉很爽,虚情假意地拱拱手,抬腿就往外走。 “将军且住。”他的声音忽然在身后响起。 “哎?” 待她转过头去时,荀谌的表情已经完全正常了。 他起身,像一位无可挑剔,从来没被低情商选手气到破防的世家郎君那样,姿态优美地走过来。 有人将帐帘掀起。 “我送将军。”他说。 冬天的太阳西斜得早,才过了晌午,荒原上的草叶就被拉扯出了寂寥的影子。 她就这么与他并肩走着,心里盘算着一些关于这仗该怎么打的事。 “博泉的别院,”荀谌突然说,“我派人将它修缮好了。” 她忽然一愣,停了脚步。 “当初因将军聚集起来的流民,也都安置在附近,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村庄。” 那些瘦骨嶙峋的,口音各异的,没有什么出息,无论如何也当不成兵的流民,似乎早就被她忘掉了。 但当荀谌提起来,那一个个连分饭都分不明白的笨蛋忽然又从脑海深处跳出来,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还有一位出身太原张氏的先生,”荀谌笑眯眯地说道,“他说你是他的旧主,你虽走了,他却感念你的恩义,不愿离开,因而继续帮你照看百姓,教稚童识字,很受众人尊敬。” ……这个她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 ……她想起来了。 ……那个卷了她的办公用品逃走的家伙。 好奇妙啊。 “我算不上他的故主,也没什么恩义,”她说,“倒是有些仇怨。” “那不重要。”荀谌温和地说。 她让邬堡的人剃了那个山羊胡一个光头,一点都不重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