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双方的士兵长着不同的面孔,但又像长着相同的面孔,混在一起之后,扭曲成了同样模糊的一张脸。 他们怒吼着,咆哮着,声嘶力竭,区别只在于对面需要一步步向前,撕开阵线,而她的军队则取守势,只守不攻。 牵招的攻势很凌厉,她的士兵因此渐渐后撤了几步,但阵线维持得还很稳。 她目不转睛望着这一幕,身边有人不安地动了动。 “怎么了?”她问。 “彼军中军军容甚整,”诸葛亮声音很低,“不见有何异动。” “刚打起来,”她很自然地说道,“能有什么异动?” “大将军不是说,袁绍军营啸刚平,立刻决战,必有蹊跷?” “是没错,”她说,“可到底有什么蹊跷,对面为什么要让你看出来呢?” 小先生暂时陷入了沉思,而她的目光扫向另一侧的张辽。 张辽离她很远,正在一群骑兵中间门,但仍然敏锐地接收到这个眼神,转头冲她笑了笑。 今天的张辽也同任何一天没有什么不同。 弱者在面对强者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没什么机会的。 只要对面不降智,天时地利人和方面自己也没占什么决定性的优势,那就是只能蛰伏。 但也不意味着完全没机会。 比如说从冀州军选了今天出来打仗,再比如说前军完全不做任何掩饰,摆出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架势,种种迹象都很蹊跷。 时间门是完全站在袁绍一方的,他可以等,等半个月,一个月,等到新兵补充进来,以绝对的优势兵力耗死她,再从容南下。 他完全可以一路追她追到长江边上,期间门无论是刘表刘勋,亦或者镇守江陵的张郃高览,都没有能力阻挡大军的脚步。 所以他为什么要急匆匆出来决战? ——这是一个机会,或许转瞬即逝,因此她必须沉住气,必须看得分明,必须一鼓作气,抓住这个机会! 袁绍的中军一片平静,前军步步逼近。 混战还在继续,机会尚未出现,她还得等一等。 她的士兵在不断倒下,前排倒了,后排立刻顶上,伍长倒了,队率必须拿起钩镶。 他们都在等待。 她用耐心去等。 她的士兵用命去等。 每一分,每一秒。 袁绍也在等。 他的眼睛有些花了,目光只能追随着旗帜,模糊而混乱地判断方向。 但他仍然正襟危坐在他的位置上。 他穿着他的铠甲,不是临出征前工匠们新做好的,精雕细琢十分华美的那件,而是陪伴他很久,稍稍有些磨损的一件。 铠甲不能给他力量,但在其他人眼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士兵们觉得那个统领他们统一河北的统帅又回来了; 世家则觉得他们的主公身体恢复得不错,又有了亲临战阵的可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