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枢密院内有四间不起眼的小屋,正是枢密院下属四房:兵、吏、户、礼,这四房是枢密院中真正的,直接处理军政的机关。 四房的主要事务都由胥吏负责,这些胥吏可以说是真正的位卑而权重。 魏仁浦发迹之前,就是枢密院的兵房主事,也就是兵房的首席胥吏。 今日已是亥时中了,魏仁浦仍然在枢密院中处理公务。 如今的枢密院本来有两位枢密使,但另一位枢密使郑仁诲如今抱病在家。 而枢密院此时又没有枢密副使,或者参知枢密使来分担权责,导致魏仁浦每天的工作量都相当恐怖。 每周至少有四天,魏仁浦都要在枢密院中过夜,为此他还命人在一间厢房中搭了个床铺方便休息。 魏仁浦作为枢密使,主要工作是做决断。 比如现在魏仁浦在看的一份折子,就是徐州武宁军节度使递上来的。 大概内容是驻扎徐州境内的守边部队粮食已经告罄,武宁节度使请求朝廷尽快调集粮食。 徐州两面与南唐接壤,徐州以东是南唐唯一在淮河以北的地区--海州,也就是现在连云港,形成了一个向北的突出部。 徐州以南,则是淮河对岸的楚州,是现在的清江市。 海州和楚州都有南唐的重兵把守,所以徐州承担着很重的边防任务,驻扎有来自三个州的七千州军。 枢密院户房掌控有后周境内所有粮仓的具体存量,户房的胥吏们会调阅徐州周边所有州县库房内的粮草存量,并依此给出数条建议。 “宋州吗?不行,宋州的州军此刻驻扎在宿州,宋州的粮草存量也不多。” “青州?粮草倒是很充足,但也不行,路途太遥远。”青州与徐州之间有沂蒙山阻隔,虽然直线距离并不是很长,但实际上要绕相当远的路程。 魏仁浦每轻声念一句,就否决掉一条户房呈上的建议。 最后魏仁浦决定从单州和密州各调集五千石,也就是合计一万石粮食运往徐州,以解燃眉之急。 以每个士兵每天二升粮食的消耗量,七千士兵一天就可消耗一百四十石的粮草。 一万石粮食,运输的路途中大约会损耗三成左右,七千石粮食仅够五十天食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