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胥吏凶猛-《奋斗在五代末》


    第(2/3)页

    “还有此事?”李延庆略感惊异,将看完的信放回到了桌上:“老师可是堂堂节度掌书记,书吏们如何敢与老师作对?”

    在李延庆的认知中,职场和官场的抵触一般只会在同级之间发生,从未听说过下级与上级作对的。

    “可事情就是发生了。”吴观回想起此事也颇为头疼:“他们并不会明着和我作对,而是暗中用一些小手段来试探我,倘若我对政务一窍不通,恐怕就要被那些书吏玩弄于股掌之中了。”

    “那老师有惩治他们吗?”李延庆问道。

    “惩治他们?”吴观用手轻点桌面,语气中透着无奈:“不可能的,府衙那些书吏们大多是父死子继,为吏数代,彼此间盘根错节,我若是狠下心惩治一人,明日府衙就不能正常运转了。”

    书吏们负责府衙中的基础政务,包括文书撰写、政令发布、档案管理和税收统计等,虽然职位不高,但权责很重。

    “可老师一月之前,不还对胥吏们不以为然吗?”李延庆微笑着,想起来一个多月前,吴观在自己面前谈论胥吏时霸气外露的样子。

    吴观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此胥吏非彼胥吏,那些摊派来的胥吏自然没什么可怕,可府衙里的那些书吏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皆是世袭的!”

    听到吴观的诉苦,李延庆想起北宋的官场名言:天下胥吏皆可杀!

    自唐朝开始,因为社会结构的剧变,土地彻底的私有化,小地主阶层、市民阶层、自耕农阶层开始崛起。

    再加上税收制度也发生了剧变,从唐初的租佣调,转变为两税法,各级官衙要处理的政务变得愈来愈繁琐纷杂。

    靠着仅有的几个官员已经完全不能处理衙门中的政务。

    因此需要不少懂文书、懂律法、懂税收的书吏来协助官员处理政务,这对书吏们有较高的能力需求。

    此时读书人并不多,而且读书人往往会追求科举,不屑于为吏,所以为求方便,老书吏致仕后,官府会要求他们推举一个后辈来继承书吏的位置。

    慢慢地,官衙中的书吏就发展成了世袭制度,他们或者父死子继,或者以师生的模式进行传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