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本官说不追,就是不追-《奋斗在五代末》


    第(2/3)页

    陈觉是个体面人,很爱惜脸皮。

    而且陈觉还有更深一层的心思。

    那就是决不能再让朱元有立功的机会。

    就算周军真是仓皇撤退,唐军追击之下大获全胜。

    最终获利最大的会是谁?

    会是陈觉自己吗?会是宋党吗?

    答案是否定的。

    陈觉早已位极人臣,获胜,对他来说有意义,但并不大,只是能提高些许人望罢了。

    宋党早已占据南唐朝廷各个高位,多此一胜,意义不大。

    周军若是溃败,获利最大的,必然是守在庐州城边上的朱元,以及朱元背后风雨飘摇的孙党。

    朱元坐拥两万精兵,堵在周军退往寿州的必经之路上。

    若是周军溃退,朱元便可以逸待劳,大规模歼灭周军。

    届时,朱元背后的孙党,借助此次大胜,就有可能起死回生,重返朝廷,再度与宋党对峙。

    这是陈觉和宋党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陈觉的不作为下,第二日傍晚,向训以及赵匡胤领着三万多兵马,安然无恙退守滁州城。

    陈觉则领兵进占无人守备的扬州,对外声称大破北贼于扬州城下,血战两日夺回扬州城。

    ......

    滁州城内,车水马龙。

    是字面意义上的车水马龙。

    一座周长仅七里出头的小城,涌进来两万兵马,将整座滁州城塞得满满当当。

    甚至还有一万多名士兵没能进城,就在城外安营扎寨。

    按照向训的安排,全军会在滁州修整两日,之后再全军北上。

    两日急行军,数万匹军马早已疲惫不堪,不休整一番,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死亡。

    马匹,特别是堪为军马的良驹,在中原绝对是贵重物,死亡太多,侍卫马军就会失去机动性,向训可没法向上头交代。

    入夜,滁州城内依旧沸沸扬扬。

    空气中飘荡着马匹的嘶鸣,以及马粪的熏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