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丈河-《奋斗在五代末》


    第(2/3)页

    李延庆见他似有疑虑,说道:“有什么疑问,直说便是。”

    贺彦迟疑了一阵,方才问道:“在下有一事不明,这五丈河淤塞多年,早已无法通航,郎君为何会选择在此地修筑码头?”

    言下之意,就是贺彦看不懂李延庆修筑码头的行为。

    作为深得李重进信赖的李府首席账房,李府大部分账目都会过贺彦之手。

    五丈河南岸那块地皮,出资购买的是李延庆,修码头以及配套设施的钱却是李重进出的。

    贺彦生怕这笔巨款打了水漂,自己将来没法给来李重进交代。

    “这你大可放心,要不了多久,朝廷就会疏浚五丈河。”李延庆顿了顿,沉声道:“不过你要切记,此事绝不可透露给他人。”

    贺彦闻言,顿时就明白了,忙不迭地点头:“在下明白,绝不会透露出去的。”

    离开书房,贺彦暗自感慨:原来郎君原来早已从朝中打探到内情,不愧是郎君,提前布局码头,若是朝廷果真疏浚五丈河,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

    皇宫偏殿,三司使张美神情肃穆:“陛下,臣以为,疏浚五丈河之法可行,竣工之后,山东赋税便可逆流而上,直抵开封。”

    随着各州夏税征收工作接近尾声,如何将这批钱粮运至开封,如何提高运输效率,成为了一个摆在郭荣案头的难题。

    周朝此时的赋税大抵来自四个地区:以两京为中心的河南地区,以大名府为中心的河北南部,以及淮北与山东。

    这四个地区土地平坦肥沃,集中了周朝绝大部分人口,贡献了周朝九成以上的赋税。

    像什么关中、河北北部、西北之类的地区,从赋税的角度上来说,对周朝基本就是负资产。

    这些地区不光上供的赋税微乎其微,每年周朝还得调拨大量钱粮与军队,去支援这些地区的边防。

    而在四个主要赋税上供地区中,又以山东地区的财赋运入开封最为困难。

    山东地貌中部高四周低,人口与耕地主要集中在山东的北部、东部平原,泰山、鲁山、沂蒙山共同构成了山东的中部山地。

    如此地貌下,山东北部、东部的赋税须绕行河北或者淮北,方可运入开封,道路崎岖难行,沿途耗损极大。

    运出一百石粮秣,能运入开封城的往往不足六十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