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白云先生-《奋斗在五代末》


    第(2/3)页

    郭荣迎着王朴的目光,点了点头:“我如何会忘记?当时我们都认为统一天下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徐徐图之,急则生乱。”

    “陛下既然还记得,那为何在收复淮南上如此之急躁?如今我朝国力不济、内外交困,陛下亲征必然动用举国之力南下,若是有所闪失,则我周朝岂不危矣?”

    王朴的问题虽然尖锐,但语调却相对平静,他与郭荣今日都放下了脾气,选择好好说话。

    郭荣偏过头,避开王朴的眼神,默然了一阵,方才开口:“你可还记得白云先生?”

    “臣当然记得,白云先生上个月才离开汴京。”王朴虽不解郭荣为何突然转移话题,但他还是顺着郭荣提出的问题往下说。

    白云先生,是郭荣给陈抟的赐号。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后世常称他陈抟老祖,在历史上活跃于唐末至宋初,完整地经历了五代乱世,据说活到了一百一十八岁,在道教历史上赫赫有名。

    以道士身份成名之前,陈抟曾是一名儒者,生于小康之家,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在前前前朝后唐时,陈抟以六十岁高龄参加科举考试,遗憾落榜,终于放弃以科举入仕,从此隐居山林之间,悉心钻研道教经典。

    不过,这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到如今,陈抟修道二十五载,将修习大半辈子的儒家思想融入道教典籍中,编写了大量道教著作,也因此稍显名声,并被郭荣召来朝中传授金石之术。

    道教自诞生后,就不断受到历朝历代皇帝的追捧。

    相比宣扬转生来世的佛教,追求长生不死的道教显然更符合各位天子的梦想。

    郭荣也不例外。

    自符皇后去世后,郭荣深感人生无常,起了长生不死的念头,让内侍张守恩去打听有名望的道士。

    陈抟编写的《指玄篇》中,就包括大量炼制丹药的篇幅,他也因此被张守恩相中,奉旨入朝觐见,并向郭荣传授炼制金丹的秘法。

    这些,是王朴知道的部分,他全然不相信道教鼓吹的长生不死,但他知道郭荣当时正处于丧妻的悲痛之中,不忍打破郭荣的幻想,便任由郭荣与陈抟研习长生不死之法。

    王朴很清楚郭荣的秉性,坚信郭荣并不会沉醉其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