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逢秋悲寂寥-《奋斗在五代末》


    第(2/3)页

    如今担任封疆大吏、在地方呼风唤雨的符彦卿、王景之流,当年也是禁军中响当当的虎将。

    这个规矩的设立,就是为了防止禁军武将长时间统领禁军威胁到皇权。

    禁军中多是桀骜不驯且贪婪无度之辈,禁军主将为统御下属,就必然会与文官集团乃至皇权争权夺利。

    历朝历代的皇帝用尽各种手段都无法避免此事。

    前朝时,后汉隐帝就与禁军主将史弘肇因为人事问题爆发过剧烈矛盾,最终以隐帝诛杀史弘肇而收场,这也逼反了领军在外的枢密使郭威,间接造成了后汉的灭亡。

    郭荣初登基时,也借由高平之战除掉了侍卫亲军司的两名主官,换上了自己的亲信李继勋与韩令坤。

    这些都是郭荣亲身经历过的事迹,他很清楚皇权与禁军存在天然的矛盾。

    郭荣也没指望赵匡胤身居高位后还能对他言听计从,韩通、袁彦都是他用来制衡赵匡胤的棋子。

    可令郭荣想不通的是:赵匡胤执掌殿前司才几个月,他还是自己亲信中的亲信,他怎能转变得如此之快?

    他怎么能?

    郭荣就像是被渣男渣了一般,心中既愤怒又凄凉。

    “陛下,赵匡胤的发难恰到时机,他入主殿前司不过半年,此时骤然换帅只会令整个殿前司陷入混乱,而且陛下也并无合适人选顶替此人。”

    相比郭荣的失望痛心,王朴心中却毫无波澜。

    他对赵匡胤的“背叛”并不感到丝毫意外。

    早在六年前的澶州,王朴就对样貌黑胖憨直的赵匡胤抱有戒心。

    这份戒心还得从赵匡胤已逝的父亲赵弘殷说起。

    王朴为人忠正,宁愿带着状元的身份归隐家乡,也不愿轻易投身官场。

    他最厌恶的,就是在乱世中屡次改换门庭的投机之辈。

    若不能寻得可以一生效忠的明主,王朴甘愿终老于乡梓。

    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就是个多次改换门庭,在禁军中愈混愈好的投机倒把之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