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执拗首相-《奋斗在五代末》


    第(1/3)页

    符赵两家的联姻仿佛一颗小石子投入水面,只激起了些许微弱的波澜。

    别看早朝的时候群臣都要恭恭敬敬地拜见帷幕后的符皇后。

    可他们都很清楚,就连符彦卿都被“软禁”在魏州不得动弹,足可见这位符皇后纯粹就是个摆设,符赵两家的结姻自然也就无甚影响。

    每当朝会,群臣们面朝的是帷幕,眼睛看的却都是最前头的首相范质。

    在先帝郭荣宾天后, 以范相公为首的三名宰执兼枢相,才是这大周朝真正的掌舵者。

    又是一次朝会日。

    六岁的娃娃皇帝郭宗训高坐帝位,他身侧是帷幕后影影绰绰的皇后符氏。

    今日朝会只有一项重要议题,那就是先帝郭荣的葬礼。

    乱世时期军事压力巨大,中原五朝都不约而同地将绝大部分财政预算花在了军队上。

    再加之五代皇帝多出身微末,起于穷苦, 故而在登基之后他们大多都崇尚简朴。

    郭威郭荣这父子两自然也不例外。

    这父子二人的嫔妃都只有个位数, 执政期间皇宫几乎没有增加过宫女内侍,一应用度也是越简单越好。

    按照郭荣的死前立下的遗嘱,他坚持薄葬,陪葬品不含任何金银,仅仅只是些常穿的衣物以及一张最新的周朝疆域图。

    可即便是薄葬,身为帝王,该讲的礼节还是不能少的。

    按照此时惯例,皇帝下葬须设“大礼五使”主持葬礼。

    分别为山陵使、礼仪使、卤簿使、仪仗使以及桥道顿递使,其职责看差遣名便可知一二。

    其中负责山陵使统筹全局,通常由宰相担任。

    而负责疏通道路、修筑陵墓的桥道顿递使则常由陵墓所在地方长官兼任。

    其余三个差遣也多由朝中重臣充任。

    三相王溥望着身前正娓娓而谈的范质,不免有些担忧。

    这大礼五使的名单由范质提出,大体也得到了另外两位宰执的认可。

    但对于其中一个名额,王溥稍有意见。

    王溥不由回想了昨日在政事堂中的争执。

    “范相公,让窦仪任礼仪使,是否稍有不妥?”
    第(1/3)页